柠万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综合体育 > 文章归档

文章内容

奥斯曼vs西班牙_奥斯曼对阵奥林匹亚分析

tamoadmin 2024-08-02
1.亚历山大是一个地方,可好像也是一个人名耶,哪位贵人能说说当中的故事呢?谢了2.巴黎东站的转乘情况3.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4.希腊文明是不是杜撰出来的?5.国学

1.亚历山大是一个地方,可好像也是一个人名耶,哪位贵人能说说当中的故事呢?谢了

2.巴黎东站的转乘情况

3.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4.希腊文明是不是杜撰出来的?

5.国学有什么坏处

亚历山大是一个地方,可好像也是一个人名耶,哪位贵人能说说当中的故事呢?谢了

奥斯曼vs西班牙_奥斯曼对阵奥林匹亚分析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者,他足智多谋,雄才伟略,绕用善战,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领军驰骋欧亚非大陆,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使股息里的文明发扬远播,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大波。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以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又在伊萨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10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百万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最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被手下一名总督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利斯,葬于波斯皇陵墓。至此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由于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公元前324年,其陆军回到波斯利斯和苏萨,舰队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随后返抵巴比伦,东侵即告结束。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发高烧身亡。

亚历山大东征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灭亡了波斯帝国。在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建成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东侵过程中,沿途建了许多新城,有好几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亚历山大城,今天已经发展为埃及最大的海港。亚历山大建都巴比伦,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规划。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发烧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瓦解。

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有1万对之多。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新娘新郎许多礼物,以示鼓励。他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亚历山大以后,希腊文化依然在亚洲得到不断传播。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巴黎东站的转乘情况

前往巴黎北站(Gare de Paris Nord):出门右转,经双站路(Rue des deux gares)和郊区圣但尼路(Rue Faubourg Saint-Denis)步行即可到达,也可经地下通道前往。全长均大约35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实在是行李较多,也可乘坐巴黎地铁4号线(方向:克里尼昂库尔门(Porte de Clignancourt))、巴黎地铁5号线(方向:博比尼(Bobigny - Pablo Picasso))或者公交38路、46路、65路公交车前往,大约需要5分钟。 前往巴黎里昂站(Paris Gare de Lyon):方案1:乘坐巴黎公交65路(方向:巴黎里昂站(Gare de Lyon))直达,此方案大约需要20~30分钟;方案2:乘坐巴黎地铁5号线(方向:(La Défense)),在巴士底狱站(Bastille)换乘巴黎地铁1号线(方向:万森城堡(Ch?teau de Vincennes)),此方案大约需要半小时。 前往巴黎圣拉扎尔车站(Gare de Paris Saint Lazare):方案1:在站内根据指示牌步行大约5分钟,在马尚塔站(Magenta)乘坐巴黎大区快铁E线(方向:奥斯曼-圣拉扎尔(Haussmann-Saint-Lazare)),在终点站(奥斯曼-圣拉扎尔(Haussmann-Saint-Lazare))下车后步行大约5分钟即可到达,全程大约需要20分钟;方案2:在车站门口乘坐巴黎公交32路(方向:欧特伊门(Porte d'Auteruil),在罗马-奥斯曼站(Rome-Haussmann)站下车,经罗马路(Rue de Rome)步行大约200米即可到达,此方案全程需要20~35分钟。 前往巴黎蒙帕纳斯车站(Gare de Paris Montparnasse):乘坐巴黎地铁4号线(方向:红山镇镇(Mairie de Montrouge)),在蒙帕纳斯-欢迎站(Montparnasse-Bienvenüe)下车即可到达,全程大约需要30分钟。 前往巴黎奥斯特里茨车站(Gare de Paris Austerlitz):乘坐巴黎地铁5号线(方向:意大利广场(Place d'Italie)直达,全程大约需要25分钟。 前往巴黎贝尔西车站(Gare de Paris Bercy):方案1:乘坐巴黎地铁4号线(方向:红山镇镇(Mairie de Montrouge)),在沙特雷站(Ch?telet)换乘巴黎地铁14号线(方向:奥林匹亚德(Olympiades)),在贝尔西站(Bercy)下车即可。全程大约需要25分钟;方案2:在车站门口乘坐巴黎公交65路(方向:巴黎里昂站(Gare de Lyon)),在里昂-雷德里·罗兰站(Lyon-Ledru Rollin)同站台换乘巴黎公交87路(方向:河伊门(Porte de Reuilly)),在贝尔西站(Gare de Bercy)下车即可,不考虑换乘时间,此方案全程大约需要25~40分钟。 前往马恩河谷站(Gare de Marne la Vallée Chessy):在站内根据指示牌步行大约5分钟,在马尚塔站(Magenta)乘坐巴黎大区快铁E线(方向:图尔南(Tournan)),在丰特内谷站(Val de Fontenay)换乘巴黎大区块铁A线(RER A)(方向:马恩河谷-谢西(Marne la Vallée Chessy))即可前往。不考虑换乘时间,此方案大约需要1小时。 前往戴高乐机场站(Aéroport Charles de Gaulle 2 TGV),在车站门口坐巴黎公交350路(方向:华西点(Roissypole))即可到达,全程大约需要1小时。

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马经济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395年,拜占廷人与歌德人在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从此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同名的还有图书作品。

希腊文明是不是杜撰出来的?

不能说古希腊的文明是伪造的。

古希腊的文明,与中国文明相比,有两点完全不同的特征。第一,中国文明自古至今从未断绝,但古希腊文明隔三差五就断一次,在希腊这片土地上,先前的文明与后来的文明基本没什么关系。第二,中国文明是原生文明,是自我诞生、自我发展起来的,而古希腊的文明是次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西亚和埃及文明传播交流的结果。

人们谈到古希腊文明,多半想到的都是雅典、斯巴达、古代奥运会、马拉松、伯里克利、埃斯库罗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色诺芬、阿基米德、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之类的。没错,这种古希腊文明,确实繁荣,确实是现代希腊在文化上的祖先,也是欧洲文明的滥觞。可是,这点历史并不特别久远,都是公元前800年以后的事情,约与我国的东周相当,论辉煌程度,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东周。所以,古希腊这点历史,还不足以与夏商西周来论先后,根本就没有与四大文明古国相媲美的资格。

要想与四大文明古国相比,那就要继续向前追溯。追到公元前2000年及之前,在古希腊文明之前,在希腊地区存在的主要文明,包括两块,分别是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都在爱琴海周边,这两大文明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就灭绝了,除了供后来的希腊人编出《荷马史诗》来休闲之外,与后来的古希腊文明别无关系。

克里特文明,其实叫做克里特文化更加恰当,也叫米诺斯文明。这个文明分布在克里特岛上,这是现代希腊最大的岛屿。克里特文明,是在埃及和西亚文明的持续哺育下产生的次生文明,文字都是模仿自西亚的线形文字。克里特岛文明在5000年前就有了,处于新石器时代。在大约4000年前,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岛的文明出现了若干最原始的国家形态,逐步进入奴隶社会。但好景不长,被克里特岛文明哺育的迈锡尼文明很快就入侵了克里特岛,克里特岛沦为迈锡尼文明的附属。

迈锡尼文明,是在公元前1900年以后,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位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很长时间内,迈锡尼文明都只是非常原始的小部落。公元前1500年以后,迈锡尼文明逐渐做大,相关的原始城邦遍布爱琴海不少地方。后来的古希腊人,根据迈锡尼时期的一些传说和神话故事,编出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文学作品,统称荷马史诗。但是,在公元前1200年以后,冒出一股野蛮的多利安人,这是古希腊人的一种,他们南下,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从此,希腊地区进入了近400年的黑暗时期。等到古希腊时期,迈锡尼的古希腊人被斯巴达征服,成为斯巴达的附属,曰美塞尼亚。

公元前800年以后,原本野蛮的古希腊人终于进化成功了,终于步入文明社会。古希腊人在环爱琴海周边建立了众多城邦,比较著名的有雅典、斯巴达、底比斯、科林斯、米利都,等等,其中以米利都为代表的爱奥尼亚诸国在土耳其沿岸及附近岛屿上。城邦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古希腊人的主要经济是种植业、矿和经商,商业是龙头,他们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然后做成橄榄油和葡萄酒卖掉。

古希腊人的政治,很不统一,各种政体都有,有所谓?民主制?,有君主制,有僭主制(就是非世袭君主的独裁),有寡头制(就是贵族联合执政),但无论是什么政体,都是奴隶制。各个城邦之间,有合作也有战争,但是各城邦皆有受尊重的独立主权,a城邦可以打败b城邦,但是却不可以灭亡b城邦。a城邦打败天下无敌手,其表现方式不是吞并多少城邦,而是建立以己为核心的联盟,自己担任盟主,各盟邦缴纳贡品,军队听从盟主调遣。这样的联盟,比较著名的有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这样的方式有点像春秋早期贵族战争的形态,但与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完全不同。

随着古希腊人口激增,希腊本土的粮食不够吃,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古希腊人开始向外扩张,他们从爱琴海周边扩张到地中海周边,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众多殖民地和商业据点。久而久之,这些殖民地也发展成为新的城邦。这样的殖民地在利比亚、意大利、西班牙、西西里岛等地都有,还有的希腊人甚至从地中海深入到黑海周边,在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也建立起殖民地和据点。

这样的据点,比较著名的有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也叫锡拉库萨,是阿基米德的国家;还有土耳其海峡沿岸的战略要地拜占庭,日后这里将形成一座叫君士坦丁堡的名城;还有利比亚的昔兰尼加;还有意大利南部,那里一直到公元11世纪都是希腊人为主的地盘。

古希腊历史的巅峰期是公元前5世纪。这个世纪,围绕古希腊发生了很多大事,最主要的是三件,即希波战争,伯里克利改革和雅典称霸,以及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前5世纪的前半段,是希波战争的时代。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为征服希腊世界,对希腊城邦发动三次战争,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世界奋起抵抗,最终打退了波斯帝国,暂时取胜。但波斯并未放弃干涉希腊,日后,波斯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推波助澜、以夷制夷,搅动希腊城邦之间一次又一次混战,波斯从中渔利,在前5世纪末,波斯实际已经成为希腊世界的最高仲裁者。

在希波战争的高潮结束后,在战争中风光无限的雅典强势崛起,其老大伯里克利推动?民主制?的改革,打破部落和氏族界限,完善各权力机构机制,使雅典彻底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形态,从而建立起雅典在希腊世界的霸权。伯里克利在前429年死去后,雅典逐渐开启作死模式,欺压群雄,最终引爆了雅典集团与斯巴达集团的战争,是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历时近30年,烽火连天,而且波斯一直在背后煽风点火,打的比较惨烈,最终雅典战败,斯巴达夺得霸权。但斯巴达的残暴统治也没维持几年,就在前4世纪初被底比斯打败了。

前4世纪,是传统的希腊世界普遍腐败、堕落的一个世纪。民主的雅典陷入民粹主义的陷阱,既腐朽虚伪又自命清高,国家大乱,经济衰退,苏格拉底就死于此时,这样的衰落不难理解,可以大致参考现代的欧洲混乱不堪的英法德诸国,原理都是一样的;独裁的斯巴达,则因为贫富分化,奴隶起义,而沦为无关紧要的小角色,这样的衰落也好理解,可以大致参考阿拉伯之春中倒下的卡扎菲、穆巴拉克、本?阿里等,原理也大差不差。总之,传统的希腊世界风光不再了。

与此同时,在希腊东北方,奥林匹亚山彼侧,新兴的马其顿人强势崛起。早期的马其顿人或许与传统希腊人不同,但到了前4世纪,马其顿早已完成希腊化,与希腊城邦并无不同。由于传统希腊人的堕落,马其顿人总能找到借口南下,比如有个城邦因为穷疯了,就打劫了阿波罗神庙,然后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立刻南下。雅典、底比斯又组织起一批城邦对抗马其顿,结果希腊联军大败,各城邦均被马其顿控制,马其顿成为总盟主,除了斯巴达不太听招呼以外,其他城邦都服了。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刺客刺杀之后,他年轻的儿子继位,是为亚历山大三世,也就是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再次摆平了除斯巴达之外其他城邦,荡平了巴尔干山区,过程中,他只灭了底比斯一个城邦,其他城邦都得到保留。然后他开始东征波斯,以报国恨家仇。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24年,十年之间,亚历山大灭了波斯帝国,征服了埃及、西亚,一直打到中亚粟特地区和南亚印度,最终在印度受阻而撤军。

亚历山大没有回到希腊,他回到了巴比伦,然后成功从一个希腊城邦头目转型成为一个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极力融合希腊文化与波斯文化,撮合希腊人与波斯人通婚,大量的希腊人迁往亚洲。虽然亚历山大短命,前333年就死了,但他的未竟事业得到了手下将军们的自发继承。各路将军们瓜分了帝国,亚历山大留下的孤儿寡母先后死于非命。在接下来的二百多年中,各位将军及其后人因为分赃不均,不断的大打出手,在希腊打,在埃及打,在西亚打,在色雷斯打,最终,几经洗牌,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为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西亚(主要是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三个国家,小亚细亚和希腊的众多希腊城邦依然得以保留。

这几个世纪中,希腊人统治了亚欧非广大地区,希腊文化盛行,希腊驻军四处兴建城市驻守,各地遍布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城、塞琉西城,后世称这个时代为希腊化时代。希腊人的文化影响了世界各地,比如中亚的佛教就因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而热衷于造像,佛像就是希腊雕塑艺术的某种衍生,这种艺术后来传入中国,并被发扬光大。

此时的希腊本土,仍是城邦林立,不过,传统的三强,底比斯已经被灭,雅典和斯巴达也都风烛残年、垂垂老矣。主要城邦组成了两个新的同盟,阿哈伊亚同盟(又叫亚该亚同盟)、埃托利亚同盟。它们夹在马其顿各之间,四处受气。最终,在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为了对抗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他们从西边招来了罗马人。

新兴的罗马共和国势不可挡,特别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的实力超群脱俗。经过四次马其顿战争,罗马灭了安提柯王朝,并逐步吞并和取缔了希腊和安纳托利亚的众多希腊城邦,包括那两个同盟。塞琉古王朝则因为中亚和西亚人民的大起义而元气大伤。

中亚吐火罗的希腊裔将军们建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就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后来被西迁的大月氏人征服的大夏。更严重的是帕提亚人在波斯建立了安息帝国,几经混战,在前2世纪中叶,大致在西汉文景之治时期,安息皇帝米特拉达梯一世彻底击败了塞琉古王朝,此后塞琉古王朝沦为叙利亚的小国,在安息帝国、亚美尼亚和罗马之间苟延残喘,几经生死,曾被亚美尼亚灭掉,又被罗马支持重建,最终在前64年被罗马前三头之一的庞培取缔。

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因为内乱频繁,不得不引狼入室,请罗马帮忙,托勒密十二世的位子都需要罗马的支持才行,托勒密十二世死后,他的女儿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兴风作浪,恺撒、安东尼等几个boss围绕在其石榴裙下,埃及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也加速了罗马对埃及的控制,最终在公元前30年,屋大维取缔了托勒密王朝。至此,希腊化时代终结,全部希腊人都开始生活在罗马治下。

在罗马帝国时期,希腊人是罗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人数不见的比埃及人多,但一定比罗马人或拉丁人多。而且,由于希腊文化程度远高于罗马的文化,所以,在罗马帝国时期,希腊文化依然在蓬勃发展,而且风靡罗马,罗马权贵无不醉心于希腊文化,甚至于罗马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都合二为一了。希腊语的地位虽然不及拉丁语,但也是最重要得语言之一,而且是东部地区的通用语。

到了3世纪和4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持续之中,内忧外患不断。为了解决问题,从戴克里先皇帝开始,罗马逐渐主动分成东西两块来治理。东部,就是以希腊人为主的。4世纪,君士坦丁一世在古代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修建了君士坦丁堡,官方名称为?新罗马?,慢慢取代了西部的罗马城,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中心。

4世纪末,罗马帝国不可避免的分成了东部和西部,而东罗马帝国最主要、最核心的民族就是希腊人。在狄奥多西王朝、利奥王朝和查士丁尼王朝的二百多年时间中,东部帝国的官方语言仍是拉丁语,虽然东部人对拉丁语的掌握情况很不好,但他们坚持罗马帝国的光荣,甚至于卷帙浩繁的《查士丁尼法典》都是用拉丁语写成的,虽然编纂者的拉丁语水平很蹩脚。

到了7世纪希拉克略王朝初期,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波斯人、伪阿瓦尔人、阿拉伯人不断入侵,内部也不已,国库空虚、瘟疫肆虐,希拉克略皇帝也没有精力坚持拉丁语了,于是进行了一次希腊化改革,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东部帝国开始全盘希腊化,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开始希腊化了,除了依然坚持叫罗马,其他方面都成了希腊。东罗马帝国国力雄厚,经济发达,因此文化十分繁荣昌盛,古希腊的科学文学都得到发扬光大。

其实,我认为,如今流传下来的很多古希腊经典著作,其实都是东罗马人托古人之名而作的,比如亚里士多德。这厮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人物。同一时期中国的学者,如孟子、墨子、庄子、屈原之类的,平均每人最多留下一本著作,而且内容十分精简。

但亚里士多德却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书山学海,他在哲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物理学、生物学、法学、逻辑学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经典著作,而且内容非常浩繁,这摆明了就是的,公元前4世纪是一个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年代,那么多经典著作既写不出来,也流传不下去,这些都是东罗马人伪造的。虽然如此,但这正说明了东罗马时期的文化之繁荣昌盛。虽然希腊文化这么发达,但罗马人视希腊为野蛮,始终自称罗马人,周边国家和民族也都叫他们罗马人。

但是,东罗马帝国时期,虽然在文化上回到了希腊的轨道上,但是在血统上,希腊正统被逐渐稀释乃至于改变了。第一,罗马帝国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国家,任何认同罗马-希腊文化的人,都可以是罗马人,也就是实际上的希腊人。于是,大量的在帝国当兵、经商的亚美尼亚人、斯拉夫人、弗里吉亚人、日耳曼人、叙利亚人都罗马化了,他们的后代都是罗马人。第二,由于内忧外患,正宗的希腊口锐减。

早在6世纪中期查士丁尼时期,巴尔干半岛就爆发了严重的大瘟疫,希腊人死伤惨重,大量的斯拉夫人补充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再后来,随着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突厥蛮在南部和东部的入侵,阿瓦尔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在北部的入侵,诺曼人在西部的入侵,希腊人的数量更是不容乐观,而且步步后退。于是,越到后来,希腊人在内陆城市与乡村的分布就越少,他们越来越集中在今日的希腊地区和土耳其沿海地区,包括今日爱琴海周边一带和土耳其黑海沿岸,富的流油的安纳托利亚众多山川河谷被其他民族攫走,帝国门户的巴尔干山地也被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抢去了。

就连希腊人世代生存的南意大利也被放弃了,9世纪弗里吉亚王朝就把大量的希腊人从意大利迁往巴尔干来补充人口,11世纪诺曼人入侵时期,南意大利被彻底抛弃了。综上,由于希腊-罗马文化对外族的强大同化能力,以及希腊人的减少,希腊人的血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距离古希腊人的血统非常遥远。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给东罗马帝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直到1261年,米海尔八世皇帝才收复君士坦丁堡,但西欧人给东罗马带来的灾难却无法抹去。有些东罗马人恨透了西欧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恨屋及乌,连?罗马?这个名字也开始讨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称希腊人,希腊这个久违的词汇慢慢老树开新花了。当然了,罗马人仍是最主流最正式的称呼,希腊人是一个比较?民科?的称呼。

即使到了1453年,东罗马最终被奥斯曼人灭亡,奥斯曼帝国仍将治下的东罗马主体民族遗民称之为?罗马人?。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一直生活在黑海东岸及北岸、最终被俄罗斯统治的希腊人,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坚持自称?罗马人?。

从14世纪初期一直到1460年东罗马全境被奥斯曼人占领,东罗马帝国内乱频仍,外患深重,很多东罗马有钱人离开了东罗马,前往欧洲。他们是带着无数文化知识前去的,这让野蛮落后的西欧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于是引起一场叫做?文艺复兴?的运动,西欧开始发展起来。而1473年,流亡西欧的东罗马公主索菲亚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大批东罗马遗老遗少跟着来到莫斯科,将东罗马的制度与文化带到了俄罗斯,俄罗斯也逐渐走出野蛮,并且以?第三个罗马?自居。

大多数希腊人留在了故土,生活在奥斯曼帝国治下,仍然坚持东正教信仰,是帝国境内的第二大主要群体。其实,从11世纪突厥化浪潮席卷东罗马以来,就已经有大量的安纳托利亚希腊人突厥化了,变成了土耳其人。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相当一部分东罗马人改信了伊斯兰教,并逐渐变成了奥斯曼人。东正教、伊斯兰教、罗马、土耳其相互影响。就这样,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境内,有说土耳其语的穆斯林,有说希腊语的东正教徒,也有说土耳其语的东正教徒,也有说希腊语的穆斯林。

19世纪,奥斯曼帝国已经逐渐沦为西亚病夫,在西欧列强和俄罗斯的策划下,希腊人开始谋求独立和复国,独立是指摆脱奥斯曼人的统治,复国是指干掉奥斯曼帝国,重建东罗马。希腊人很快就赢得了独立,在今日的希腊一带建立了国家,但恢复东罗马却没那么容易了。虽然英国、法国和沙俄都支持希腊人,但是奥斯曼帝国也不是好惹的,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土耳其人爆发出惊人的实力,已经攻入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人被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人揍的满地找牙。希腊人最终被迫接受了事实,与土耳其人分治,各为一国。

两国依据宗教交换侨民,不管你说什么语,祖籍何处,只要信回教,就滚去土耳其,只要信东正教,就滚去希腊。至此,希腊人与土耳其人的仇恨暂时告一段落。其实,如果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一起踢的话,一般人根本分不清哪边是希腊人,哪边是土耳其人。如果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摆在一起,问谁是欧洲人,谁是亚洲人,不知情者估计都选不对。经过近一千年的融合,这两个民族其实已经很难分清彼此了。

综上。希腊历史还是比较清晰的。最初的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也就是荷马史诗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历史悠久,但属于次生文明,与今日的希腊基本无关。公元前800年以后,古希腊文明开始发家致富,众多城邦建立了辉煌的文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人征服希腊,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时代开始。

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次第征服了希腊世界的各,希腊人成为罗马帝国文化最发达的民族,并在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的主体民族。东罗马帝国时期,现代的希腊民族逐渐形成,并且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奥斯曼帝国时期,希腊人生活在奥斯曼人治下,一直到19世纪赢得独立。

国学有什么坏处

国学最大的弊端是不合时宜。其中唯心主义的东西也非常突出,国学经典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不够系统完善。

国学经典全部产生于我国奴隶社会,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其中的糟粕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比如,“三从四德”就是最典型的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是最大的糟粕。

扩展资料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在报道中介绍说,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

但一些学校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经典、艺术、民俗的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没有从各年龄段的差异性去构建完整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领域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教师也是个难题。教国学的老师应该精通儒释道兵医艺多个门类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百度百科-国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