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队的直拍选手_国家队直拍选手底板
1.直拍选手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吗?
2.许昕退役了吗现在
3.昔日乒坛的女将葛新爱的现况如何?
4.马琳号称“天下第一暴”的中式直拍前三板到底强在哪里?
直拍选手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吗?
在当今国乒的国手主力中, 除了许昕 ,鲜有直板选手,年轻队员也很少再有练直板的,幸好男子几个,比如赵子豪、薛飞,女子直拍几乎绝迹,张蔷还在坚持,但出成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曾经直板是我们国乒的主流,而且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是我们国手的传统打法,像 徐寅生、庄则栋、江嘉良、郭跃华、刘国梁、闫森、马琳、王皓、许昕…… 都是顶尖,如今横拍横行天下、 直板 已后继无人, 真的可能要退出 历史 舞台吗 ?
乒乓球奥运会男单的8个冠军中 ,刘南奎、刘国梁、柳承敏、马琳都是直板选手, 占据半壁江山 ,像韩国之前都是以直板为主,很少有横拍选手,说明在伦敦奥运会之前,直板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直板选手之所有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就是 把直拍的优点都能发挥出来、避其所短 ,正手进攻威猛、反手推挡稳定。 直拍的特点是 :打法细腻灵活多变,对于小球控制更好,近台作战能力强,发球强于直板,接球较容易, 最突出的就是前三板和正手大力暴冲,进攻能力强 。
但直拍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也比较致命 ,就是反手只能靠推挡,转身侧切进攻威力不足,反手进攻力量弱。本来 王皓的横空出世把直板横打技术练得已经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但却没有很好地传承下去,其原因还是 横拍练起来比较容易,横拍的反手练起来没有直板那么别扭 ,而且横拍的反手还带有进攻属性,好多女子都是反手强于正手;还有一点是横拍的正手和反手在比赛中切换衔接也比直拍容易, 对于步伐移动速度也没有直拍要求那么高 ,进攻、防守面积也大于直拍,体能消耗相对小一点。
要说 大球替换小球也确实影响了直板选手优势的发挥 ,限制了球速和直板正手的侧身大力暴冲,但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已经克服了直板反手的弱点,他也经历了小球和大球时代,完成了平稳的过渡,其打法也算是 引领世界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潮流 ,能连续3届奥运会打进决赛,说明直板还是很有生命力的。
直板选手想打好需要很高的天赋,而练横板不需要太高天赋,多加练习看起来就打得有模有样。直板目前在基层业余选手中还是被广泛使用,但国家队级别的目前真是凤毛麟角。
王皓的三连亚可能也是直板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原因,如果能获得一次奥运冠军,可能直板的境遇也会好很多。其实 王皓的技术是绝对没有问题 的, 已经对直板进行了扬长补短 ,但鄙人认为王皓球风稍微偏软,心理不够强大,正手能力稍微弱点,否则早已笑傲江湖。
真心希望 王皓能带出一个好弟子,继续很好地把直板打法传承、发扬下去, 早日重现马琳似的侧身爆冲和王皓似的直板横打 !
许昕退役了吗现在
许昕退役了吗现在:从2023年开始,国乒世界冠军许昕和刘诗雯基本都没回国家队,算是退役状态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官宣。
一、许昕个人成就
许昕,1990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2004年,许昕在世界少年挑战赛上同时获得男团、男单、男双冠军。2006年,入选国家一队。2009年,全运会上与王励勤获得男双冠军。2010年,广州亚运会获得混双、男团冠军及男双亚军。2011年,获得鹿特丹世乒赛男双冠军。
2012年,许昕在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中夺得男单冠军,并在次年总决赛男单决赛中,以4比3战胜马龙,成为继马龙之后第二位卫冕总决赛男单冠军的选手。2013年,乒乓球世界杯上获得男单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获得男单世界冠军的左手运动员。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许昕获得男单、男团冠军及男双亚军。
2015年,在苏州世乒赛中获得混双、男双冠军,10月的全锦赛上,许昕同时拿到男团、男单和男双三项冠军。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冠军。2016年12月,许昕进入国际乒联名人堂。2017年5月,获得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男双冠军及男单季军;9月,率领上海队夺得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冠军。
二、许昕介绍
许昕是国乒队里唯一的左手直拍,也是当今世界乒坛顶尖高手中唯一的左手直拍选手,曾经登上过世界排名第一,夺得过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这都证明了他的左手直拍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极致。许昕不到30岁就已经获得了作为乒乓球运动员最大的肯定——男子单打世界第一。
许昕独步天下的正手拉上旋球技术,具有大范围的救球能力,加之充满灵气的打法,常常能晃住对手取得分数。他有中国传统的近台快攻的小快灵的东西,又有大刀阔斧的连续进攻。同时,他也因为球风好看,还在媒体和球迷间屡屡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昔日乒坛的女将葛新爱的现况如何?
葛新爱非常老一代的国乒女运动员了,乒坛怪杰,带着眼镜的世界冠军,打遍天下无敌手,算是早时期的乒坛女皇吧,特点与现在的刘诗雯差不多擅长打削球打法,直拍横打的老祖宗。 以削为主,以攻为辅,进攻时常用“滑板”方式,打法有点象齐宝华或陈子荷,进攻凶猛,长胶怪异,好象还经常倒拍,经常让对手极不适应云里雾里,琢磨不透。
性格上也很要强的女人,当时老搭档梁戈亮说过一件事情,葛新爱是带着一身伤病征战的,而且一身伤病的她还成为了“在一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奖最多的人,我们配合默契,从不抱怨,我跟她在一块合作感到很既开心又自豪。 世乒赛之后,葛新爱急流勇退,像大多数球员一样出国,先是去了朝鲜援外,后来远赴埃及当某个俱乐部的主教练,高薪的工资也让生活过得滋润,可是爱子心切,过了许久之后又跑到美国与孩子相聚,为了能长期带在孩子旁边又不耽误工作,她经常埃及美国两边跑,后来为了减少麻烦,干脆辞掉了埃及主教练身份去了美国芝加哥重操旧职,职位没有换,换了个地方而已。 如今的葛新爱已经65岁了,年过花甲,与丈夫张燮林在国外幸福的生活,祝愿老人家白头偕老,长命百岁。
葛新爱作为昔日的一名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如今的话很少有人对她有所了解了。
时间还要回到上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时候,河南省的女子乒乓球队有七位女子运动员,她们被当地的球迷亲切的称为“七朵金花”,在这七朵金花中最为著名的两位则是葛新爱和张立,她们凭借着自身的实力被国家号召,进入了中国乒乓球国家队,她们俩在国家队的时候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河南“双子星”。其中,令人记忆犹新的球员就是葛新爱,那个时候眼睛近视的她,每次比赛中都戴着一副近视眼,一头短发的葛新爱,面相文绉绉的她在赛场外就像是一位读书人一般。然而,到了赛场上,葛新爱却无往不利,战胜了无数世界高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经历。
1953年出生的葛新爱来自郑州,她的父亲是一位 体育 老师,因此自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父亲一起在球馆中练习乒乓球。
10年,17岁的葛新爱由于自身的实力出众,被选拔进了河南省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葛新爱参加了球队组织的集体观影活动,观看的影片是前几年世乒赛的**纪录片。年轻的葛新爱一下子被影片中张燮林的削球技术给深深吸引住了,因此她主动放弃自己拿手的横拍转为直拍选手,并且以张燮林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开始苦练起削球技术来。
乒乓球直拍技术一直是中国选手的拿手特长。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横拍技术的不断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选手放弃直拍选择横拍,直拍选手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反手不好推挡,在进攻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被动,对此,葛新爱别出心裁,因为她之前打横拍出身,所以她遇到需要反手击球的情况时就改为横打,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到了19年的时候,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葛新爱的运动生涯在这里也达到了巅峰,四线作战的她火力全开。葛新爱先是与队友合作夺得了团体冠军,又在这届比赛中取得混双冠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的殊荣,“三冠一亚”的成绩使得她在当时创造了女子乒坛的一项记录,她在比赛结束之后也顺理成章的被本次赛会评为女子“最佳运动员”。
世乒赛后,葛新爱离开了中国国家队,她先是远赴朝鲜成为外援,挂拍退役后又成为了埃及乒乓球队的主教练,入选了乒乓球名人堂。现在,她与自己的一家人长期居住在海外,过上了一个平静安逸的生活。
如今,已经67岁的她闲下来的时候总是会在小区里找上周围的邻居打上几局乒乓球,她身边的年轻人在感叹她的球技高超之余,她总是激动的说:以前我为我的祖国效力的时候可比现在还厉害呢,现在老啦,手脚不灵光了。
值得一提的是,葛新爱虽然定居在海外,但是她的国籍仍然是中国,每每提起自己的祖国,她也是感到十分自豪。年事已高的她对乒乓球的爱不减当年,对祖国的热爱也不减当年。
最后,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记住她,也希望这位爱打乒乓球的老奶奶余生能够过的开心!
马琳号称“天下第一暴”的中式直拍前三板到底强在哪里?
马琳的前三板强在精细、暴力、骗招
1)所谓精细,指的是马琳手上功夫独到,可以体会到手指用力的区别,可以在发力过程中调整,二次反应极快。对下旋球的判断极其准确,被刘国梁誉为对下旋的理解是国家队的第一人。
2)所谓暴力,指的是马琳抢攻上手,暴挑和暴冲是马琳的两大杀器,暴挑主要针对台内球,爆冲主要针对出台球。这两大杀器马琳都能做到:看对手动而动、发全力和加保险、动作骗过对方的防守角度。许昕也能暴挑,但队内的教练表示,许昕手上功夫不如马琳,加保险和不加保险区别不大,冗余值较低。
3)所谓骗招,指的是马琳很多小动作都起到了干扰对方判断。就说发球吧,曾经有一次省队苗子集训,马琳就站在对面发球,告诉接发球的队员,我发的是不转球,但十几个队员还是要吃发球。为什么?因为马琳即便告诉对手是发的不转,但马琳的动作实在是太逼真了,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当作下旋接。
我曾经去国家队观摩过,就在马琳身后看马琳发下旋和不转,盯着看都看不出来。我至少也是一个开球网2100分的选手,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可见马琳的功底有多深。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发球变化莫测,抢攻套路防不胜防,侧身爆冲斜线为拿手绝活。
当下,发球变化最为诡计多端的为日本选手伊藤美诚。伊藤的生胶打法贵在抢攻前三板,相持能力偏弱,因此必须靠多变的发球来争取主动。但伊藤的发抢与马琳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1.马式发球被称为“魔鬼发球”,侧身爆冲为乒坛一绝。 作为超一流直板选手,马琳能够在乒坛屹立这么多年,在“二王一马”中占据一席,他的发球是相当出色的。王励勤为横握球板,正、反手弧圈球进攻力量极为突出,因此他在发球上的变化上很少,就是跟你拼相持的板数;王皓虽然也是直板,但他拥有天生的、童子功般的直板横打技术,发球的变化在他的技战术中占比也偏少。而马琳则不同,马琳几乎是“单面攻”,反手以推挡、侧切等为主, 如果在发球上不动脑子、不增加变化,那他以长球开路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横板压住反手。
在网上流传极广的是,马琳发正手位的超短、超转的下旋球。这个球又短又转且不出台,发出的球由于旋转强烈还有“往回倒”的运动轨迹。像这样的球一般人很难直接上手,如果你搓一板过度,那马琳会立马用正手来抢冲。 就是依靠这些多变的发球,马琳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抢先上手的机会。 特别是他发完球之后的侧身正手爆冲,简直就是乒坛一绝,其杀伤力基本上“一板过”。
2.小球控制极为细腻,落点分配极为刁钻。 除发球之外,马琳的台内小球控制也是其前三板优势之一。 像马龙接发球摆短,把小胖锁死在台内一样,马琳是台内小球控制的绝顶高手。 如果说正、反手明打明地摆开来打,马琳与王皓、王励勤是不占上风的。正是由于这些变化莫测的台内小球技术、落点分化让马琳在前三板上就破坏掉了对方的进攻意图,反而是在台内抢先挑打。 台内爆挑也是马琳前三板的重要得分手段, 由于直板握拍灵活,马琳台内爆挑力量大、速度快、角度刁,往往也能一板挑死对手直接得分。
台内横板爆拧技术快速发展,马琳逐渐失掉了前三板抢攻优势。
与许昕在中远台打相持不同,马琳把国乒传统直板近台快攻推到一个顶峰。但随着张继科等台内反手拧技术的成熟、运用,马琳千变万化的前三板也开始走向没落。
1.横板台内拧技术更为先进,马琳单面攻已无优势。 之前,与王劢勤、王皓抗衡多年,横板在台内拧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更为成熟的阶段。直到张继科的出现,横板也可以用“拧”的方式把手伸进台内来攻击。张继科台内拧的质量极高,旋转、力量及弧线让马琳很容易被限制在反手位,而如果你使用侧身攻的话,那张继科又可以拧正手大角。 特别是在使用有机胶水、大球之后球速减缓,球员之间的对抗已形成为正、反手的暴力相持。
在这样的状况下,马琳的前三板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即便是相持能力超强的许昕,现在也被王楚钦、樊振东等人直接拧在反手位,正手的杀伤力被限制。 许昕在与欧洲球员弗郎西斯卡、皮切福德等人的较量中,反手位被逼得只有放高球来被动挨打。 应该说,马琳、许昕这种顶尖的直板选手都要退出 历史 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