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敏汉城奥运会半决赛_汉城奥运会焦志敏让球
1.中国乒乓球的让球历史,现在还有吗?
2.在历届全运会中夺下女乒单打冠军的名将
3.她连丢9分输掉比赛后怪罪何智丽,却在最后一刻被拿下奥运资格
4.国乒名将夺奥运铜牌后不开心,回国宣布退役:8年让球5次,累了
中国乒乓球的让球历史,现在还有吗?
在国乒发展历史上,让球事件屡见不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出现让球事件,尤其是在70年代末期直至80年代末,中国队让球频率达到巅峰。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让球是中国乒乓球队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回顾让球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制于当时特殊的大环境,另一类是为了确保外战的胜率。
第一类让球中主要是当时为了出于政治原因,例如中国选手张立曾经被爆出在世乒赛上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除了让给外国选手外,中国队的内部德比中也曾经出现过让球的行为。例如1981年南斯拉夫世乒赛上,当时蔡振华一举拿下男团、男双和混双冠军,但是在男单比赛中,蔡振华被要求让给郭跃华,理由是作为功勋队员的郭跃华以后很难再有机会拿下单打冠军,最终蔡振华服从组织命令让球屈居亚军。
第二类让球则主要是参照队内主力的外战成绩来进行让球,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上何智丽、管建华、戴丽丽三名队员打入女单四强。半决赛中,戴丽丽对阵韩国选手梁英子,管建华对阵何智丽。最终教练组认为削球打法的管建华更利于对付梁英子,决定让何智丽让给队友,但是何智丽临时反悔,最终引发了一场“让球风波”。除此之外,前中国主力选手焦志敏退役与让球也有很大关系。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女单半决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和中国队陈静之间进行,而另一场女单半决赛在中国选手焦志敏与李惠芬之间进行。教练组认为焦志敏曾经在国际比赛中输给过赫拉霍娃,陈静打赫拉霍娃的结果还不知道怎样,而此前李惠芬曾经赢过赫拉霍娃,因此做出李上焦下的决定。多次让球的经历,最终让这位乒坛名将急流勇退。
目前可以说让球存在两个前提条件都已经不存在,一方面如今的体育更加纯粹,不存在出于政治目的的让球,另一方面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已经冠绝世界,不存在因为顾忌对手而作出让球的情况。而且随着体育环境越来越开放,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让球行为会令球迷更加反感。
在历届全运会中夺下女乒单打冠军的名将
中国乒乓的实力遥遥领先世界,考虑到要照顾世界各地乒乓协会外加推进项目普及,中国奥运单打名额目前仅有两个,所以实际上很难说云集奥运赛事代表着平均水平最高的舞台,反之包括球迷球员媒体在内的群体都普遍认可中国的全运会才是相关赛事。
当然,毋庸置疑,奥运会是为国争光、全运会是代表地方国内自己人关门论英雄,两者在影响力上有很大差距。比起历届奥运单打冠军,历届全运会单打冠军的明细,就未必那么为人熟知。
日前,笔者曾出文盘点在历届全运会中夺下男乒单打冠军的名将,如果对该文有兴趣的朋友可移玉步前往笔者主页查看。在本文之中,笔者将把视野放在女子单打选手身上,盘点出历届在全运会乒乓单打领域称王的女子名将,以供参考。
第一届、胡克明
在1959年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胡克明拿下了女子单打冠军。除了第一位女子全国单打冠军之外,胡克明也是第一批出去打比赛的国手,个人曾获得196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女子双打季军等荣誉。
第二届、林惠卿
在乒乓球项目史上,林惠卿应该是女子削球打法的鼻祖行尊,现象级别的削球手。在第二届全运会中夺魁。作为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林惠卿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回国发展、扛起女乒大旗。
在非奥运时代,林慧卿应该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的第一人,皆因她在世乒赛上实现了金牌大满贯(单打、双打、混双、团体冠军),外加有全运会冠军认证。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们只会越来越少了解到这一位上古球后的传奇经历。
第三届、阎桂丽
在1975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阎桂丽力压群芳、登顶全国冠军。回顾这一位名将的生涯,最具代表性的荣誉就是这一个全运会冠军。在退役之后,阎桂丽被派往埃及任囯家女队教练、随后又远赴德国、瑞典教球暂居,可以说是为乒乓球的推广做了不少贡献。
第四届、齐宝香
齐宝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国乒强手之一,以出色的反手推挡技术闻名,两面摆速极快、善打相持球。在国际赛场上,齐宝香的成绩对比同期国手不算突出,但她拥有一个象征登顶过中国赛场的全运会单打冠军。在1979年全运会夺冠之后,齐宝香又在一年后的亚乒赛上拿到女子单打冠军,这是她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两冠。
第五届、焦志敏
扣杀凶狠、步法灵活、长相极具东方古典神韵,焦志敏算是乒乓球领域的上古女神了。在1983年的第五届全运会上,焦志敏迎来了成名之旅,一路连克耿丽娟、戴丽丽、曹燕华三大名将夺冠,随之进入国家队。
第六届、焦志敏
在全运会的 历史 上,焦志敏是第一位实现卫冕的冠军球员,实力那是相当雄厚,本有球后潜质。可惜,作为两届全运会冠军得主,焦志敏在队伍里的番位不高,生涯荣誉多以双打为主,单打最具代表性的是1988年汉城奥运的铜牌。
在该年奥运上,焦志敏在半决赛输给了队友李惠芬。从比赛质量上来看,只能说,焦志敏打得非常只有集体意识。次年,焦志敏选择退役,结束了乒乓球运动员生涯。在自费前往瑞典留学不久后,他与秘密交往多年的韩国前国手安宰亨登记结婚,并诞下后来成为韩国高尔夫球名将的安秉勋。
第七届、邓亚萍
在自己所活跃的巅峰年代里,邓亚萍所展示出的实力可以说是独自一档的。在1993年的全运会上,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樊建欣夺冠。顺带一提,在1990年到1997年期间,邓亚萍占据世界女子单打第一宝座长达8年之久。
第八届、邓亚萍
在今年接受采访的时候,邓亚萍有谈过全运会冠军难度的问题,称队内的竞争远超过于我们跟外国选手的竞争,正是因为这样,从国内脱颖而出拿到门票的人到了外面才会特别有信心。此外,国乒号、二号、三号主力可能差距都很小,彼此球路非常熟悉,奥运冠军在全运会上也是很容易翻车的。
这样一番感叹既是经历所言,亦是值得骄傲的凡尔赛式发言。因为在1997年的全运会女单决赛上,邓亚萍战胜了王辉,成功卫冕了全运会冠军。无论是奥运赛场还是内战赛场,邓亚萍都展现出了魔王级别的统治力。
第九届、王楠
谁是中国获得单打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选手?答案,是王楠。作为新世纪前后几年时间里最具代表性的女单选手,王楠其实同样是大魔王级别的存在,也有全运会冠军认证。回到2001年的全运会,王楠在决赛上击败了当时还是超新星的张怡宁,迎来第一个全运会冠军。
第十届、张怡宁
2004年雅典奥运,已经开始进入大魔王状态的张怡宁轻松摘金。在一年之后的全运会上,张怡宁遇到了曾经在全运会决赛击败自己的师姐与搭档王楠。如果要在张怡宁生涯中选最强对手,答案一定是王楠,两人的巅峰是错开的,但至少还有一段高水平时间的重合期。
这一届全运会决赛上,张王二人都逼出了最好的自己,打出了近乎是各自生涯中最艰难的比赛。经过七局大战,张怡宁复仇成功,拿到了第一个全运会冠军,宣告自己统治女单赛场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了。
第十一届、张怡宁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在全运会 历史 上,张怡宁是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决赛的女子单打选手。在2009年的全运会中,张怡宁与郭跃上演巅峰对决。对于张怡宁的资深球迷来说,这一场比赛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在挂拍之旅上,张怡宁还在涨球,还在改良自己的发球方式。在决赛上,张怡宁4-1轻松战胜了郭跃。再次登顶全国冠军,张怡宁 微笑着转身,后面没有郑重的退役仪式,也没有公开说再见,一代大魔王默然离去,留下上升期无敌的乒乓传说。
第十二届、李晓霞
在中国乒坛,李晓霞是一个相当有标志性的女单选手,打法趋向于男性化、力量在女子领域里超群,正手拉球与反手弹打的杀伤力都很大。在2012年奥运单打摘金之后的2013年全运会,李晓霞拿到了女单冠军,而她击败的则是初出茅庐不久的陈梦。
第十三届、丁宁
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上,丁宁苦战七盘击败李晓霞,成为了乒乓球 历史 上又一位大满贯选手。在2017年的全运会中,丁宁延续了状态,在决赛中六盘击败刘诗雯,拿到第一个全运会冠军。如此一来,在辉煌璀璨的中国乒乓史上,丁宁算是拥有过自己时代的强大人物。
她连丢9分输掉比赛后怪罪何智丽,却在最后一刻被拿下奥运资格
汉城奥运会,是乒乓球项目第一次成为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当时很多乒乓球运动员都希望自己能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并希望自己能够在奥运会中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当时关于奥运会的资格竞争,丝毫不弱于现在的女乒名额之争。
汉城奥运会前,在第一次上报的参赛人员名单中,焦志敏、陈静和戴丽丽三人榜上有名。
然而,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在报名时间确认的最后一刻,戴丽丽却被拿下,换上了另一位名将李惠芬。
戴丽丽为何在最后一刻被拿下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呢?
戴丽丽在最后一刻被拿下,和另一名没有被报上名额的运动员有关,这名运动员就是何智丽。
汉城奥运会前夕,何智丽当时世界排名高居第一,同时还是奥运会前一年新德里世乒赛的女单冠军,而且在奥运会前一年多的时间里,何智丽的成绩非常好,表现非常稳定。
但是尽管如此,何智丽却第一个被教练组排除出了奥运会的参赛阵容。
是什么原因导致何智丽第一个被排除出了奥运会的参赛阵容呢?
这就要从何智丽在新德里世乒赛夺冠说起了。何智丽在新德里世乒赛女单夺冠可以说是闯下了一个大祸。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在新德里世乒赛,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三个人打进了世乒赛的女单四强,四强中的另外一个选手是韩国选手梁英子。
但是在何智丽对阵管建华的半决赛前,教练组领导却要求何智丽让球给管建华,理由是担心梁英子战胜戴丽丽进入到决赛,而此前何智丽曾经输过梁英子。
但是比赛开始后,何智丽却丝毫没有让球的意思,以3-0的比分横扫管建华。而另外一场半决赛,梁英子果然战胜了戴丽丽也进入决赛。
何智丽公然违抗教练组领导的命令,令领导大为恼怒,于是命令谁也不许给何智丽在决赛中担任场外指导。
但尽管如此,何智丽还是顶住巨大的压力,在决赛中击败了梁英子获得了世乒赛的女单冠军。
尽管何智丽获得了女单冠军,但是由于违抗了教练组领导的命令,所以,在汉城奥运会,何智丽第一个被排除出了奥运会的参赛阵容。
但是汉城奥运会,第一次上报的参赛人员名单中,戴丽丽已经被报上了名,为什么最后一刻却被拿下呢?这又和何智丽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戴丽丽被拿下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就是因为何智丽将矛头对准了戴丽丽,何智丽指出,无论是从大赛成绩还是外战稳定性来说,戴丽丽都远远不及自己,为什么戴丽丽可以参加奥运会而自己却不能?
何智丽为什么要将矛头对准戴丽丽,而不是焦志敏和陈静呢?
这是因为何智丽和戴丽丽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就是从新德里世乒赛后结下的。
在新德里世乒赛,何智丽不听从教练组领导的命令,战胜了管建华的时候,此时的戴丽丽和韩国选手梁英子的比赛也进行到了决胜局。
当时的戴丽丽以19-12的比分遥遥领先,距离胜利仅差2分。
按照教练组原来的计划,如果何智丽让球给管建华,这对于戴丽丽来说,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夺冠的好机会。
因为如果管建华进入决赛的话,戴丽丽可是一点也不怕管建华,由于管建华是削球运动员,戴丽丽作为管建华的队友,非常熟悉管建华的削球变化。如果管建华进入决赛,戴丽丽有很大把握可以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
但是,现在的情况确实何智丽进入了决赛。
戴丽丽知道,即使自己战胜梁英子进入决赛,也万万不是何智丽的对手。
这一刻,谁也不知道戴丽丽是怎么想到,她在距离胜利仅有2分的时候,突然间变得不会打球了,连丢9分,梁英子起回生,逆转击败了戴丽丽进入到决赛。
或许这一刻,戴丽丽想到的是,既然我不能夺冠了,既然你何智丽不听领导的话,那就让梁英子在决赛中教训你吧。
却不料,何智丽在没有场外指导的情况下,还是战胜了梁英子,获得了世乒赛的女单冠军,这令戴丽丽很不爽。
回国之后,教练组专门开了批斗何智丽的批判大会,在会上,戴丽丽对何智丽破口大骂,说自己输球都怪何智丽。
何智丽毫不相让,比赛是你自己打的,你输给了外国人,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是没有让其,我承认自己对不起管建华,但是绝对没有对不起你戴丽丽,你凭什么对我破口大骂?
两人互不相让,厮打在一起。尽管很快就被其他运动员拉开,但是两人的矛盾就此结下。
所以,落选了汉城奥运会的何智丽,直接将矛头对准戴丽丽,认为无论从比赛成绩还是外战稳定性方面来看,戴丽丽都不如自己,为什么戴丽丽可以参加奥运会,而自己不能参加?
这件事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国乒教练组为了平息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在最后一刻将戴丽丽的奥运资格拿下,换上了李惠芬。
当戴丽丽知道自己被拿下之后,沉默了良久。教练组领导问戴丽丽有什么要求,戴丽丽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回家。
一代名将戴丽丽黯然退役,离开了国家队,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当然,何智丽也最终没有获得汉城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最终也是愤然退役。六年后,何智丽改名小山智丽,代表日本队战胜了陈静、乔红和邓亚萍三位奥运会冠军,获得了广岛亚运会的女单冠军,一举震惊乒坛。
事实上,何智丽和戴丽丽都是让球事件的受害者,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何智丽这样运动员的抗争,让球才逐渐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国乒名将夺奥运铜牌后不开心,回国宣布退役:8年让球5次,累了
在不少人心中,奥运赛场都是唯金牌论,银牌和铜牌,有时总是被人习惯性忽略,但在某些竞技领域,对不少运动员而言,哪怕夺得一枚铜牌,依旧是值得庆祝的事情,比如乒乓球项目。
乒乓球奥运项目的金牌,多数都被国乒队垄断,而在单打领域,银牌多数时候也是被国乒队垄断,对于国外选手而言,夺得一枚乒乓球单打奥运铜牌,就是“烧高香”的事情了。
多数时候,国乒队都习惯性包揽奥运单打金银牌,而铜牌多数由外协选手夺得,但在早年间,因为参赛人数没有当前的限制性,国乒队在单打项目上是可以包揽金银铜牌的。
1988年汉城奥运会,国乒女队就包揽了女子乒乓球单打金银铜牌,金牌得主是陈静,银牌是李惠芬,铜牌是焦志敏。
按理说,国乒队包揽三枚奖牌,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夺得铜牌的焦志敏却一脸的不开心,而她不开心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自己没能夺得金牌。
或许有人会认为,焦志敏功利心太强了,没有大局观。如果你这样想焦志敏,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焦志敏本有机会夺得金牌的,只是被临时安排让球,结果与金牌擦肩而过。
焦志敏为何被要求让球?因为外协选手赫拉霍娃。当时进入奥运女单四强的选手,只有赫拉霍娃一位外国选手,半决赛阵容是陈静对赫拉霍娃,焦志敏对李惠芬,因为焦志敏实力强于李惠芬,正常情况下,焦志敏有着更大概率晋级决赛,而陈静那年才20岁,是年轻选手,对阵经验老到的赫拉霍娃,并不占优势,赛前预测,女单决赛会是焦志敏对赫拉霍娃。
只是,焦志敏曾在世乒赛上输给过赫拉霍娃,当时教练组担心焦志敏进决赛会让奥运女单金牌的归属存在更大变数,为了最大限度保障金牌归属,决定让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
可惜造化弄人,李惠芬进了决赛,陈静也出人意料地击败赫拉霍娃进入决赛,最终的结果还是焦志敏对阵赫拉霍娃争夺奥运女单铜牌,最终焦志敏轻松击败赫拉霍娃夺得铜牌,而陈静选择决赛拒绝让球给李惠芬夺冠。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比赛,陈静成了最大赢家,而焦志敏是最委屈的那个人。
所以在颁奖典礼上,焦志敏面对镜头一脸的不开心,设身处地地去想一下,这事换谁都不会开心的。
所以当焦志敏回国后,心中不开心的她,果断选择了退役,那时的焦志敏正值当打之年,是国乒女队的一员悍将,但焦志敏坚持不下去了,就像退役时她说的那句话:八年比赛我让了五次球,不想再打了。
是啊,焦志敏累了,真的太累了!
竞技赛场,本可以挥汗如雨的全力以赴,但总会被安排让这让那,换谁都会受不了。
焦志敏之前,何智丽因为拒绝让球远走日本,背负了千夫所指的骂名,焦志敏虽然心有不忿,但并未走何智丽的老路,她选择了退役,真的就离开了赛场,不再碰球拍,而是选择出国深造,并进军商圈,带着那股不服输的拼劲,也成为了一位女强人。
- 上一篇:长春篮球cba_长春李航篮球
- 下一篇:中美篮球对抗赛2019_中美篮球对抗赛合肥站